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取得重要进展
2024-05-27创始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对新污染物治理做出系列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新污染物治理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有治理的意识,让我们在这方面不至于落后。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筛、评、控”和“禁、减、治”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有效防范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制度和科技支撑保障,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通过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精准筛评出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科学制定并依法实施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降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
《行动方案》印发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各地方,扎实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全面淘汰了八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生态环境部牵头、15部门组成的新污染物治理部际协调小组(简称协调小组),共同制定部门任务分工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联合发布政策文件,协同开展联合调研。作为协调小组组长,黄润秋部长定期主持召开协调小组会议,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组建由多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指导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印发省级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初步形成了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并印发实施跟踪评估工作通知,启动《行动方案》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
二是加快推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将新污染物治理有关要求纳入黄河保护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定工作已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印发实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3项部门规章、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等多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夯实立法实践。印发实施优先评估化学物质筛选技术导则、化学物质环境与健康危害评估技术导则等多项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不断完善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着力防控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突出环境风险。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对14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全生命周期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其中,2023年底淘汰8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包括曾用于生产学生书包、塑胶跑道、儿童玩具等的短链氯化石蜡。
四是开展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摸底调查。印发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完成122个行业、7万余家企业、4000余种具有高危害、高环境检出的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初步掌握潜在新污染物分布情况。将国际上已经禁止和限制使用,且在我国仍有生产使用的化学物质优先纳入评估计划,对其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环境风险评估。
五是聚焦“治未病”促进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防范“潜在的新污染物”进入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共批准登记2万余种新化学物质,提出3200多项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推行清洁生产、印发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等工作中,纳入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六是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针对新污染物治理“新”的特点,通过新闻发布会、专家座谈会、专家解读、特邀观察员访谈、制作抖音、公众号发布等多种方式,集中开展科普宣传,努力提升各方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认识。研究提出新污染物治理科技研发需求,通过参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等学术会议,引导科研聚焦新污染物治理重点难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明确了到2035年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的目标,并部署了多项新污染物治理重大任务,新污染物治理已全面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蓝图。
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中关于新污染物治理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加快推进新污染物治理法规制定,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实施新污染物治理重大工程,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最大力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关推荐
-
“走进深交所”智能传感器企业上市赋能专题活动举行
8月16日下午,由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走进深交所”智能传感器企业上市赋能专题活动在深交所举行,十多家传感器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代表参会。
-
《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生态环境部于2023年2月9日正式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号:HJ 1286—2023),该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和相关废气参数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之环境监测篇
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梁柱”和“生命线”。
-
浙江省2024年底前将完成噪声自动监测体系建设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等17部门日前印发了《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
-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回顾(9.17—9.23)
01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青海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9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02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甘肃调研黄河流域生态
-
环境监测总站正式发布3项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要求
温室气体的高精度监测是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工具,而要保障监测数据的精确度与可比性,就依赖于完善的标准计量体系。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监测评估试点方案》明确要求“构建量值准确、统一的环境温室气体监
—— Contact number